
本次交流由哈佛設計研究院 Ron Witte 教授率領12位學生參與,成大建築系曾成德教授、鄭偉達講師共同出席。整日行程於「台北雙星」工地現場舉行,內容涵蓋實地參訪、專業導覽與跨國視訊交流,展現學術界與專業團隊間的緊密互動。
在現場參訪中,團隊重點觀摩了C1 與 D1 兩棟鋼骨結構工程亮點,並由專案團隊詳細說明設計與施工整合的挑戰。訪團成員對於雙塔結構如何兼顧抗震性能與地下交通樞紐整合表示高度興趣,特別關注鋼構系統在超大尺度工程中的精度控制、耐震細節與施工工法的創新應用。透過現地導覽,訪團更能感受建築在城市脈絡中的定位——作為西區門戶計畫的關鍵節點,「台北雙星」以開放空間、平台層與街廓銜接策略,使建築量體與周邊街道及公共動線自然融合,實現「建築即城市」的設計理念。
參訪過程中,團隊特別安排與SOM(Skidmore, Owings & Merrill)設計團隊進行跨國視訊會議,由SOM主要設計師線上介紹建築設計理念、功能配置與立面策略,並與學者針對空間使用彈性、永續設計與城市公共性展開深入對談。哈佛師生亦針對設計如何呼應西區發展、文化脈絡與未來使用需求提出專業見解,現場互動熱烈。
交流最後,由三位建築師與永峻結構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共同出席座談,針對設計、結構與專案協調三大層面進行深入分享。與談者除回顧設計與施工階段的挑戰外,也探討了跨國合作過程中的協調機制、在地建築法規的整合,以及外國主導設計團隊如何與本地技術單位協同運作。
台北西區是城市最具活力與文化底蘊的地帶,融合了老城紋理、傳統市場氛圍與現代生活節奏,呈現出一種「極度在地、同時極度國際」的城市特質。「台北雙星」更象徵台北以深厚的在地文化為根,向國際舞台展現新世代城市的自信與創意。哈佛設計研究院 Ron Witte 教授表示:「台北雙星位於全台交通樞紐之上,透過高鐵可在兩小時內抵達台灣各地;此外,基地正位於桃園機場捷運上方,六小時即可連結全球一半人口。這裡不僅是台北的中心,更是世界的節點,許多活動都能在此發生。」成大建築系曾成德教授則分享道:「在許多城市中,西區與東區常常輪流發展、再創高峰。我個人對西區有許多成長記憶。台北的西區與東區最大的差別,在於這裡蘊藏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可以找到城市文化的記憶與回聲。」
台北雙星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學術與專案的深度交流,更象徵台北城市發展進入國際對話的新階段。未來將持續推動學界與產業間的互動合作,並將此次討論成果整理成研究案例,期望為西區門戶計畫注入更多元、開放與永續的發展視野。
關於台北雙星
董事長許崑泰先生引領旗下藍天、宏匯、群光、群百以及台北雙星,以「資產實業、穩健營收、豐富經驗、誠信踏實」為四大基礎,深耕台灣,藉台灣本土資金結合國際一流團隊,讓世界看見台北。旗下集團總市值已達新台幣2100億元,全球員工規模超過五萬人,累計開發經營之商用不動產面積高達103萬坪,相當於10棟台北101大樓。


